2021.05.05 | 2021年苹果全家桶更换思路和使用分享

截至2021年5月份历时一年的安卓迁移苹果的一场全系改动,基本上算是告一段落。从小米9、小米笔记本第一代、小米手环4、win10办公一整套的常规工作生活设备,现在转移到iphone12、ipad pro 12.9、macbook pro i5 十代、imac 27 5k、黑苹果 五种设备全套齐活。中间更换的思路和预算、需要的思考,对自己来说是值得记录和分享的。

现阶段的工作和生活设备

Iphone 12 白色 128G 5800元 2020.12 购买于拼多多

  • 这台手机是决定性的一步,也就是从安卓阵营转移到苹果阵营最重要的替换
  • 在iphone 12 和 小米11 之间做了选择,小米11 太长的长度,以及使用感受和体验,最终选择了iphon12
  • 这个过程持续纠结了有2个多月吧,预算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小米11 大概4500元,ip12 128g 拼多多版本 5800,差价已经不大了。

Macbook Pro 13.3寸 i5 10代 16G+512G 12000元 2020.05 购买于杭州渠道商

  • 在3月份卖掉小米笔记本第一代之后,从杭州经销商处购买了原价14999的2020款macbookpro。
  • 后来追加了apple care 以及用自己的信用卡做了12期的分期
  • 使用上最大的感受就是电池的耐用性、剪刀键盘操作上的舒适,以及苹果系统和装备质量的整体工控水平

Ipad Pro 12.9寸 2020款 128G 7800 2021.03 购买于苹果官网+24期

  • 核心需求是为了给小孩满足接下来越来越多的看网课,上各种互动AI课的需求
  • 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屏幕和显示效果,以及操作方式对小孩的网课需求帮助特别大
  • 后期自己在便携性看视频,玩大屏幕游戏,以及看pdf和书籍帮助越来越大

iMac 27寸 5K 自行更换16G+512G 2015款 13500 2015.5 购买于苹果官网

  • 这个成为家里核心生产力最关键的首先是5K 显示屏 这个从2015年到2021年 依然优秀的不像话
  • 在2021年依然可以非常流畅的重要因素是自己自行拆卸了显示屏,在主机上更换了16G内存 + 512G 全速SSD
  • 安装10.15.5 之后启动速度8-10秒,整体使用非常稳定并且速度效率非常可观,这里有个小问题就是升级11.1版本之后就非常卡,所以2021年保留10.15版本非常有必要
  • 当然搭配一个优秀的机械键盘非常重要,我用的是ikbc的常规红轴

黑苹果 i3 9100F + RX 560免驱 + 16G + 128G 预算 1800 DIY自行解决 搭配10.15.5版本

  • 自己从淘宝上学习安装,从黑果小兵等等博主身上自行学习了基于OC或者Clover的安装方式
  • 黑苹果最核心的技术应该是最选购DIY配置的时候就一次性到位,不要在驱动和装不上问题上纠结
  • i3 9100F + 560 是非常标准的黑苹果一波流的现阶段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基本上20分钟安装完成,处理一下EFI即可
  • 二手560显卡还是便宜的,大概400左右,570往上就凉凉,进入挖矿领域2000去了
  • 主板选购需要一些经验,有些靠谱一点,有些不太行,另外没有核显硬解码加速,有些视频剪辑不太行
  • 自己公司全部都是黑苹果这个配置,搭配4K显示器+ 1080P 双显示器 使用非常稳定 值得公司预算有限的采用这种配置

过去5年的工作设备总结

小米9 从开始使用小米3开始一路用下来

  • 小米9准备择机二手出掉,用了好几代的小米手机,最终切换苹果其实是用了很大的勇气的
  • 在切换的两个月内还是非常的不习惯的,因为安卓和miui确实有很多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 切换的核心因素应该是自己办公条件下mac系统用的很多,手机的协同越来越重要
  • 另一个因素就是卡顿和广告,苹果的丝滑流畅度,特别是在微信,淘宝,支付宝,京东等几个巨无霸的衬托下安卓机确实有点难受
  • 小米11开始,价格上升到4500-5000元价位,那么ip12 128g的5800的价位就非常具有竞争力

小米第一代笔记本电脑 用了4年多 卡顿明显

  •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第一代笔记本用下来感觉还是可以的,咸鱼2020年3月份左右2000元卖掉的,转手入了macbook pro
  • 总体使用下来还是可以的,2021年4月份刚出的最新的15 pro 自己也去看过,显示屏到整体质量越来越好

各种win系统下来 广告软件 操作性很强 弊端也明显

  • 软件使用比较宽容,游戏兼容性较好,但是广告确实很乱,你不知道哪个软件上广告就开始弹出和不好处理
  • win10之前的就不说了,win10的使用体验和对高分屏的优化,现在应该好一些了,这点距离mac 的4k优化还是有欠缺
  • 电源睡眠设置,软件UI,系统稳定性,配置等等设计相对来说针对互联网行业的话,mac还是具有优势的
  • 现在办公室全部换成了黑苹果+macos 没有广告,开发,设计,运营整体评价不错

总结一些问题

苹果全家桶操作体验非常一致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论是从ipad 到 iphone 再到macos 甚至是黑苹果 整体的操作和体验性都是一致性非常强的,也就是说你在一个地方找到配置和软件,在另一个平台上依然可以找到相对稳定的使用体验和配置模式,这一点可能是苹果非常优秀的平台管理模式。

苹果系统使用体验优先于科技迭代,安卓堆硬件优先于使用体验

个人可能进入中年之后的感受就是不再去追求硬件的迭代和科技力量的先进,比如相机的更新,华为更新上天的体验,自己一点都不感冒,也就是说苹果思路下的拍照够用就好的思路非常符合中年人或者说我自己的思路,我不太需要拍照那么好,每次看到最新款的手机背后巨大的窟窿,感觉就很有压力了。

安卓特别是小米华为等在屏幕上一路追求极致,也就导致虽然是所谓的大电池和各种优化下来,实际电量体验,也就比苹果好那么一点点吧,并不是想象中的真的可以用多久,消耗起来也快得很,苹果在用户感受和科技硬件上的平衡这一点做的相对确实比安卓优秀一些,只能说安卓还在起步阶段吧,各有优劣。

面向未来的M1已来 我应该怎么跟上时代的节奏

这一点应该从基于ARM架构的m1 上到ipad 和macbook平台上开始推进说起,自己买了macbook pro的i5 10代,不知道是不是最后一代intel 平台,但是从使用感受上和m1平台上相对来说,已经用了1年的情况下,接下来再用3-4年感觉问题不大,那么实际上对自己没有什么区别。包括ipad pro 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自己有更换需求的话,包括ip12,可能都是3年甚至4年后才有严格意义上的更换需求,到时候或许是m3甚至m4的时代吧。

曾经以为苹果真的是贵,现在不是自己有钱了,而是学会算账了

曾经一度感觉苹果是真的贵,自己用安卓也好,win10也好,都是追求各种性价比,用最低的成本体验最高的性能,做到最好的使用,这种思路在过去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里面一直深深的影响着自己,现在其实并不是自己有钱了,或者说具备买入的条件了,其实通过分期或者各种方式都是买得起的,没有买入苹果最深的原因应该是不敢去触碰上万元的设备吧。

后来买入手机,电脑,笔记本, ipad 各种苹果设备之后,自己从3年4年甚至5年的使用周期来思考和评估,甚至若干年之后,自己还可以用一个相对不错的价格出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生活,生产,工作,社交等等软件和功能的使用都可以做到流畅,稳定,安全。那么实际上来说,其实苹果反而成为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能够走到这一步有几个思路非常的重要

  1. 逐步退出游戏娱乐方式,转入阅读和运动,对win10需求没那么大
  2. 追求稳定性和效率、性能续航的平衡,不再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
  3. 购入设备不追求1-2年换新,而是希望可以用4-5年的时间来做更多有价值的产出
  4. 不喜欢更多的折腾了,身边用的东西,越稳定越好,对频繁更换手机折腾软件有明显的疲劳感
  5. 能够摸得到预算的下限,不至于确实是买都买不起,买到之后的回报可能远远大于付出的成本

最后,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起于自己在写日记笔记的时候想要总结一下这一套苹果全家桶的更换的流程和思路分享吧,总的来说,还是值得这么走的,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产出,依赖苹果平台和稳定性系统的基础条件下,希望可以做出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lweeintalk
链接:https://www.lweein.cn/212.html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